7 G$ v/ h/ x( i# i2 p( j
1 K9 R! T* w! i0 I◆片 名:梦想家/戏梦巴黎 The Dreamers
; }+ p$ G+ h( D◆年 代:2003
& e) Z- H I7 Y+ j
◆国 家:英国/法国/意大利
5 A# e) e3 {2 M, G* l' u
◆出 品:福克斯探照灯公司Fox Searchlight Pictures
6 f. C: I1 o8 m4 h$ h
◆类 别:剧情
/ s3 O4 y) P$ @1 r3 J8 L5 m. q- E
◆电影下载
http://www.y4dg.com IMDB网址 :
http://www.imdb.com/title/tt0309987/7 g: a0 r! R' `
◆IMDB评分:7.1/10 (1,956 votes)
) P1 i+ f1 g0 F$ H! x. h5 G8 f' I1 z8 u◆导 演:贝纳多?贝托鲁奇Bernardo Bertolucci
. u0 r4 z$ j! z A9 W9 y* x
◆主 演:迈克尔?彼特Michael Pitt
4 f! `& Y, Z/ \% e# S5 d
路易斯?加瑞尔Louis Garrel
" z s$ ~* a9 S& @* w! F 伊娃?格林Eva Green
2 F @( `, B9 H# q& u9 e* ?" g
! z$ [$ T2 B+ Q- X. d# H
% w0 H+ k6 r7 O0 ]9 ~◆内容简介:
# A" ^8 S$ Z6 R( G1 g) |
$ x9 `6 \+ ]5 @: @- O
《巴黎最后探戈》后贝托鲁奇再踏雷区
' _, l1 H& @; c, `* T7 Q1 j备受争议之新作《戏梦巴黎》香港再现
% S4 h" H0 ~. K* Q 第28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将于4月6日开幕,虽然正式的排片表尚未刊出,但媒体已经事先探知部分将要在电影节展映的影片。今年的重头节目包括德国大导演刘别谦(Ernst Lubitsch)与被长期埋没的日本奇才导演清水宏(Hiroshi SHIMIZU)、去年逝世的美国实验电影泰斗斯坦?布拉奇治(Stan Brakhage)回顾专题等等。不过要论话题性,还数意大利名导贝纳多?贝托鲁奇的新作《戏梦巴黎》。
$ {) H! `2 F/ f' ]
: h7 m/ _( D6 d* g: R; P! k$ R
《戏梦巴黎》是贝纳多?贝托鲁奇2003年的最新作品,贝托鲁奇最为中国观众熟悉的电影大概是以溥仪为题材的《末代皇帝》,只看过那部电影的人恐怕不知道这位大师的另一面――他1972年的作品《巴黎最后探戈》由于含有露骨的性爱场面,在当年成为备受争议之作并遭到了禁演的厄运。不过,这段经历并没有改变现年63岁的贝托鲁奇的本质,在《戏梦巴黎》中,他再度踏足雷区,选择了改编作家吉尔伯特?阿戴(Gilbert Adair)涉及同性性爱及兄妹乱伦情节的小说,影片以1968年法国学运为背景,讲述乱世之中一女两男之间的微妙而极端的关系。影片还未公映已受到各方瞩目,入选今年的香港电影节后,包括《南华早报》在内的香港媒体都以大幅版面做专题报道。
2 F4 | O! h2 G, q- A. o' K, v1 d* X) `( h2 W
《戏梦巴黎》不但标志着贝托鲁奇宝刀未老,也是1960年代文化在今日的回响。对于贝托鲁奇来说,性爱与政治都并非池中物,理想主义随风飘荡的1960年代空气才是他想呈现给观众的珠玉。按照他本人的说法,《戏梦巴黎》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他希望将1960年代当作一面镜子。
" }8 f+ i* s8 H' d! U
. q& l) f$ i. I# R* M3 I# D, l- x 在电影手法上,贝托鲁奇在片中引用了大量经典影片片段,是否出于致敬心态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你对电影史了解得越多,就能从《戏梦巴黎》中得到越多。换言之,在这一点上,《戏》片与塔伦蒂诺的《杀死比尔》有异曲同工之妙。
. W$ _$ @2 c% ~8 W/ }* n
--------------------------------------------------------------------------------
" T, Z. [& C; F8 z7 {
◆导演特写◆ 贝托鲁奇:人们都觉得我罪大恶极
" y. ?: k& W! E& d' J& A3 J
) ~: O, U! Q! Q# o 以1968年法国学运为背景拍一部电影的想法在贝托鲁奇脑海里徘徊许多年了。不过他强调这并非出于怀旧一类的心理,他认为《戏梦巴黎》在今天仍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影片的最后一个场景,按照导演自己的说法,是故意地影射热那亚与西雅图的示威抗议行动。贝托鲁奇想将此片作为“给当今青年的一份希望”。
0 r, ~( j- h( x7 r “现在的情况和当年不太一样了。1968年,大家普遍认为世界会变得越来越好,而你会成为这个进程的一部分。但今天不是这样了,我想表达这种感受。”
- ~( q1 E+ d" k" v) \2 P
熟悉贝托鲁奇的人会知道,拍摄敏感露骨性爱题材对他来说并非头一遭,1972年由马龙?白兰度(Marlon Brando)主演的《巴黎最后的探戈》(Last Tango in Paris)就因为出现了肛交场面,在当年引起轩然大波,不但影片被禁,贝托鲁奇本人也被剥夺了五年的民事权利并面临审讯,甚至白兰度与女主角玛丽亚?施耐德(Maria Schneider)也站在反对派一边,当年19岁的玛丽亚公开称影片毁了她的一生(她最绝的一句话是针对贝托鲁奇的:他教会了我永远不要在一个大谈艺术的中年男人面前脱下
衣服),白兰度则说感到自己“被这部电影强奸了”。但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等著名学者则站出来支持。此片在今天已成为影史经典。
( P: L N4 i. K# o; _ 在今天,贝托鲁奇回忆起这些经历时只是耸耸肩膀。“他们俩当年都过了二十一岁了,反正肯定有十八岁了。我和白兰度现在是很好的朋友。不过,玛丽亚当年可能是小了点,我想她可能不太能完整地陈述所发生的一切,所以,人们听到的都是诸如我如何罪大恶极一类的话。”
1 ^4 X/ q, s$ V5 K 三十多年后,在《戏梦巴黎》中,贝托鲁奇似乎走回了老路,不过,或许是年龄的关系,极端的题材在电影里是以一种更加含蓄和微妙的形式表现出来。原著小说中,三位主角马修、席奥与伊沙贝之间的复杂微妙关系涉及兄妹乱伦与同性性爱,在电影里,贝托鲁奇将兄妹乱伦弱化成了一种发生在兄妹间的亲密而未越界的情感,而同性性爱则代之以马修与席奥相互的暧昧眼神与手势。
! p- H, W) t8 M4 w--------------------------------------------------------------------------------
. X: i; l" P2 ?◆大师简介◆
& D% `' Z( l6 p7 n% F8 C
/ K6 H# O2 m) W8 \
贝纳多?贝托鲁奇生于意大利帕尔马,年轻时当过诗人,22岁时改行当导演。1970年,《顺从者》(The Conformist)一片为他赢得了国际声誉,1987年的史诗片《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使他成为奥斯卡最佳导演。其他主要影片有《遮蔽的天空》(The Sheltering Sky)、《巴黎最后的探戈》、《偷香》等。
- u. P% G( j2 |' R
贝纳多?贝托鲁奇,在1972年推出了《巴黎最后探戈》,在当时可以说是令人震惊的情色经典。这部由奥斯卡影帝马龙?白兰度主演的电影,1973年在美国上映时引起了轰动。片中大胆出位的表演,在那个还不够开放的年代,立即引起了保守人士的猛烈批评,在许多国家遭到禁映。就艺术成就而言,《巴黎最后的探戈》是一部优秀的文艺片,并非为情色而情色。影片曾入选美国电影学院评选的“百部爱情电影”。不仅如此,影片还带来了一股欧美情色风潮,可以说是上世纪70年代西方情色电影的开山之作。
9 r( M l& y% ^4 T6 j$ x--------------------------------------------------------------------------------
. y+ F4 M* j/ c d* y6 y. \4 ^1 Q◆评论◆
4 F7 D( o5 D3 G8 r0 C) y
9 Z! t1 u( N _0 p; [
“《戏梦巴黎》既紧张又松弛,既粗砺又梦幻,既性感又傻气,既哀伤又深刻,你可能觉得它说教,但它同时又是开放性的,所有这一切加起来,就是如假包换的贝托鲁奇。”――《纽约客》
+ @) C1 S+ u8 L: h “《戏梦巴黎》是一部极度性感的、毫不掩饰地写给1968年巴黎的旧式情书。要完全地享受该片,你就必须容忍那些做作的部分,因为这是这部令人愉快的电影的成分之一。这是贝托鲁奇几年来带给我们的最好的电影。多部经典电影被明确地引用,这或许会令部分观众感到不耐烦,但这些细节强调了在那个没有录像带、没有DVD的时代里,像席奥和伊莎贝这样的电影狂热者的不幸与绝望。”――Peter Bradshaw,《卫报》(英国)
- p# G' N- a5 l1 q5 r8 Y1 d “或许不具备原著小说那种伏尔泰或王尔德式的格言式指挥,但这是一部有趣的、深邃的电影,它忠实于时代,情色而不色情,三位年轻演员的表演充满了自信,且毫不做作……在众多被引用的电影里,我们见不到大岛渚的《感官世界》与贝托鲁奇本人的《巴黎最后的探戈》――原因很简单,1968年,这两部片还没有拍出来,但,《戏梦巴黎》难道与这两部片没有相似之处吗?三者都深入探讨了在一个私密世界中发生了异变的性爱欢愉,在三部电影里,主角在道德上与肉体上的堕落都直直指向死亡。” ――Philip French,《卫报》(英国)
4 `$ P4 l6 h6 s' c- \--------------------------------------------------------------------------------
# Z7 S3 w9 @/ |! q
◆剧情◆
, h- ^. Z7 L C% @
4 i& P) L; o9 b X3 Y: ^3 C# _ 1968年法国学运前夕,三位年轻人因为对电影的热爱而相遇。马修是来自美国的交换生,在巴黎进修,在那里他结识了一对兄妹席奥与伊沙贝,三人因为都是狂热的电影爱好者,迅速打成一片。学运开始后,政府被迫停止运作,在动荡的五月里,大学罢课,三个年轻人无事可做,在房间里玩起了对台词的游戏,无意间,三人的关系发生了微妙而极端的变化……作为外来者的马修在异乡遇到如此奇特的情事将如何应对?
; i: g) z: q A# P$ s9 n
--------------------------------------------------------------------------------
' ]- j" R1 ~ `, v7 p. I, Q3 m
◆看点:与《杀死比尔》类似的观影快感◆
% t2 [" R9 t# @% v) s3 }8 k# Y
1 M. D- ?# Y2 j5 t H 由于影片的三位主角都是狂热影迷,在片中有很多三人聚在一起聊电影的场景,充满了许多文化交流。这使得《戏梦巴黎》成了又一部“给狂热影迷看的电影”,在片中,三人会从卓别林侃到巴斯特?基顿(Buster Keaton),并模仿戈达尔的《法外之徒》(Bande a part)中同为一女两男的三名主角跑过卢浮宫的场景(或许这是贝托鲁奇在向《法》片致敬)。我们可以看到在玛琳?黛德丽(Marlene Dietrich)的画像旁边放置着毛泽东的画像,而大画家德拉克洛瓦的名作“自由指引人民”被席奥与伊沙贝加上了玛丽莲?梦露(Marilyn Monroe)的脸。喜欢《杀死比尔》的影迷,一定可以在本片中获得同类的观影快感。
4 Z3 K& U. e+ J6 P- a--------------------------------------------------------------------------------
9 G$ G" h2 s) O1 b◆电影配乐◆
: P5 n; P2 ?3 `; o) |
$ [/ {" J+ d: A% d( [: p 原声碟重现60年代风潮 预计将掀起抢购热
9 Y0 [! s R: ~# L# v6 s; ?7 F
贝托鲁奇和昆汀?塔伦蒂诺一样,是那种对流行音乐颇有心得的导演。《巴黎最后的探戈》除了影片本身的争议性外,另一大卖点就是由Gato Barbieri作的配乐,甚至这张原声碟比电影本身还要出名呢。《戏梦巴黎》由于是以1960年代为背景,在音乐上也自然有所配合。除选用1960年代文化偶像吉米?亨德里克斯(Jimi Hendrix)的一曲“Third Stone from the Sun”外,还加入了著名迷幻摇滚乐队Grateful Dead的名曲“Dark Star”(此曲由乐队为影片作特别剪辑,减短了长度)。此外,还有上世纪上半叶地位崇高的歌后Edith Piaf的“Non,Je Ne Regrette Rien”也被收录(香港作家陶杰将梅艳芳比作香港的Edith Piaf)。不知是否出于致敬的心态,贝托鲁奇还分别选了特吕弗(Francois Truffaut)与戈达尔(Jean-Luc Godard)两位法国新浪潮电影先驱的三部影片(《四百击》、《精疲力尽》与《狂人皮耶罗》)中的主题曲。看来这张原声碟会像《杀死比尔》的原声一样,再度掀起抢购热潮。
$ U* d# h8 i8 j1 k
9 M. j1 Q# o* E( Z
" a6 P4 f/ f1 j3 M/ O E
) N8 z3 o {$ Q# g# Y1 M
9 j/ L" H9 Q4 d1 A. l0 m% @
# g j+ S2 p Q
6 y" |5 A4 F% J: z5 _% d8 V
下载地址:, y7 O/ o3 Z) t0 U9 _* B' w4 x2 A; I
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回复才可以浏览